冬天跑步太累?試試超慢跑,輕鬆燃脂沒壓力
冬天來了,天氣冷得讓人只想窩在家裡,但其實這正是開始運動的好時機!超慢跑這種低強度、易上手的運動,非常適合在冬季進行,不僅能提升體能,還能讓身體更暖和,快來了解吧
什麼是「超慢跑」?
超慢跑是什麼?
「超慢跑」是一種低強度有氧運動方式,這個概念是由日本運動生理學家田中宏曉提出,超慢跑相較於傳統的跑步,它的特點在於極度放慢速度,讓跑步變得更加溫和。
超慢跑適合誰?
超慢跑適合誰呢?其實,幾乎每個人都可以試試!超慢跑特別適合想減肥又怕劇烈運動傷膝蓋的人,不管你是 運動初學者、不常運動的人,還是 體力較弱的長輩,都可以輕鬆上手。
延伸閱讀:益生菌推薦: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益生菌?
「移動式超慢跑」和「原地超慢跑」有何差別?
移動式超慢跑和原地超慢跑的實際操作及效果有些不同。
移動與不移動的不同
- 移動式超慢跑:移動式超慢跑是在一個固定區域內以極慢的速度前進。這對於空間的需求比較大,可能適合在公園、運動場或較大的室內場所進行。
- 原地超慢跑:原地超慢跑不需要任何移動,只需在一個固定位置進行。所以你可以在家超慢跑。
熱量消耗的差異
-
移動式超慢跑:移動所需的肌肉活動比原地踏步更多,整體的熱量消耗量較高。
- 原地超慢跑:原地超慢跑的熱量消耗相對較低,因為運動幅度較小,肌肉的活動程度相對減少。
天氣環境限制
- 移動式超慢跑:適合在天氣晴朗時,選擇戶外如公園、小區步道進行運動,呼吸新鮮空氣的同時還能曬到暖陽。
- 原地超慢跑:如果天氣寒冷或下雨,選擇在室內進行原地超慢跑,不受天氣影響,更方便持續養成運動習慣。
超慢跑的五大好處
超慢跑的五大好處1:提高心肺功能
超慢跑使用慢跑的方式進行長時間的輕度運動,能夠慢慢強化你的心肺功能。
超慢跑的五大好處2:減少關節壓力
對於許多剛剛開始運動或者存在關節問題的人來說,劇烈運動可能會加重關節的損傷。超慢跑能夠顯著減少關節和韌帶承受的壓力,降低運動風險。
超慢跑的五大好處3:增強肌肉耐力
超慢跑看似緩慢,但這個運動對提升肌肉耐力有明顯的效果。在長時間的慢速運動過程中,肌肉需要持續工作,這樣的訓練能夠強化肌肉纖維,尤其是下肢的肌群耐力。
超慢跑的五大好處4:釋放壓力
在超慢跑的過程中,專注於呼吸和步伐,不僅有助於調整情緒,減輕壓力,還能促進腦內啡的釋放,有助於心理健康。
超慢跑的五大好處5:消耗熱量
儘管超慢跑的運動強度不高,但長時間堅持同樣能顯著消耗熱量,對減脂和控制體重有幫助。
延伸閱讀:喝水的重要性
超慢跑教學
選擇適合的運動場所
-
準備開始「超慢跑」時,可以選擇公園步道、運動場,或是在家裡進行原地超慢跑。場所的選擇應以平坦、無障礙、交通安全為主。
保持正確的超慢跑姿勢
正確的跑步姿勢可以避免運動傷害並提高運動效果。以下是一些建議:
- 抬頭挺胸:保持眼睛平視前方,避免低頭或彎腰。
- 自然放鬆:肩膀放鬆,手臂自然擺動,雙手不要過度握緊。
- 收腹提臀:核心肌群保持穩定,避免過度晃動。
- 步伐輕盈:腳步輕輕落地,避免重踩,以降低對膝蓋的衝擊。
超慢跑速度與時間建議
超慢跑是以極慢的速度進行的,初學者可以從以下步驟開始:
- 慢速起步:以慢速起步,找到自身最舒適的節奏。初學者可嘗試每分鐘保持 60-70 步,逐步提升至 70-80 步。
- 漸進增加運動時間:冬天剛開始運動的時候,身體需要更多時間適應,建議初學者每次運動從 10-15 分鐘開始,隨著運動習慣的養成,逐週增加運動時間,目標設定在 30-45 分鐘。
- 持續進行:每週至少進行 3 次,建立穩定的運動習慣。
運動後的伸展放鬆
運動結束後,進行適當的伸展和放鬆步驟,有助於舒緩肌肉、促進血液循環,並減少運動後的痠痛感。
- 小腿肌群拉伸:面對牆壁,雙手扶牆,一腳向後伸直,前腳微曲,膝蓋不超過腳尖,保持 10-20 秒後換腿。
- 大腿前側拉伸:直立站穩,單手扶牆或椅子,另一手抓住一腳踝,向後第二腿,保持 10-20 秒,再換另一側。
- 背部和肩膀拉伸:雙手向前伸展,緩慢將背部和肩膀向後拉,保持 10-20 秒,重複數次。
「移動式超慢跑」動作示範:
超慢跑 結論
冬天運動不是難事,只要從超慢跑開始,讓身體在寒冷季節裡保持活力,減少手腳冰冷,還能輕鬆消耗熱量。現在就動起來,用溫和的超慢跑迎接一個暖呼呼的冬天吧!
超慢跑 常見問題快速FAQ
1. 超慢跑一次要跑多久?
超慢跑一次跑多久才剛剛好?其實不用太久!如果你是初學者,建議從 10 到 15 分鐘 開始,讓身體適應這種慢節奏的運動。等習慣了之後,可以慢慢增加到 30 到 45 分鐘,效果會更明顯。
2. 超慢跑能不能變瘦?
超慢跑能不能變瘦?答案是:可以!因為超慢跑是低強度的有氧運動,身體會優先燃燒脂肪來提供能量。雖然速度慢,但時間長了熱量消耗也不少,特別適合想穩定減重又不想太累的人。
3. 超慢跑可以赤腳跑嗎?
答案是不建議。如果地面堅硬或有小石頭,還是穿鞋比較安全,能保護腳不受傷。
🧑⚕️👩⚕️想知道更多健康資訊嗎?歡迎加入LINE官方帳號,保健知識不漏接